作者:江雯雯發布日期:2019-09-20
一、上市醫療器械企業發展現狀
120家上市公司篩選條件:(1)企業醫療器械版塊營收占比大于50%;(2)企業“醫療器械+藥品”營收占2018年營業收入的份額≥70%;(3)企業披露了2018年研發投入支出的具體數據。納入條件:符合(1)(3)或(2)(3)的企業。結果共納入101家上市醫療器械企業,并進行發展現狀分析。
1. 上市醫療器械企業規模較小,缺乏行業引領者
2018年101家上市醫療器械企業平均營業收入達到9.65億元,但是101家企業中超平均水平的只有26家,僅占25.74%。2018年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的上市醫療器械企業只有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大部分企業的營業收入均處于1-10億元,占75.25%。提示我國醫療器械行業仍處于規模較小,行業集中度較低的階段,未來有很大的空間。
圖1 2018年上市醫療器械企業營業收入分布情況
2. 上市醫療器械企業處于創新求發展起步階段
2018年101家上市醫療器械企業研發投入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均值達8.07%,遠超TOP20上市醫療器械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5.1%)。在101家上市醫療器械企業中研發投入占比>5.1%的有61家。2018年上市醫療器械研發投入占比排名前五的企業的營業收入均低于平均值,但是研發投入占比均在20%以上,最高44.13%。說明我國上市醫療器械企業均處于以創新求發展的起步階段,持續累積的研發資本在未來必然會帶來醫療器械行業的向好發展。
以研發投入占比排名第一位的上海百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其是一家致力于生物芯片技術開發與產業化的高科技企業,是國內個體化用藥基因診斷的先行者。自企業成立以來專注個性化用藥基因診斷產品的研發,近年來持續加大研發投資,追求先進技術,繼續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2018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較2017年的比例17.55%增加了1.51倍,未來在基因技術、5G技術和精準醫療的推動下,企業會以更加迅猛的速度發展,成為體外診斷的領跑者。
圖2 2018年上市醫療器械企業研發投入占比分布情況
表1 2018年上市醫療器械企業研發投入占比前五強
結合2018年上市醫療器械企業營業收入平均值(9.65)與研發投入占比超過TOP20平均水平(5.1%)進行交叉統計,發現僅有14家企業符合條件,其余研發投入占比在均值以上的企業營業收入和市場規模并不可觀。
表2 14家上市醫療器械企業營收與研發情況
二、上市醫療器械企業業務特征分析
我國醫療器械產業一直是中小企業占據主體地位,隨著加快創新醫療器械審評審批、MAH制度建立等一系列強力政策的出臺,競爭日趨激烈,并購、整合加速,醫療器械企業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尋求更好、更快的發展。梳理上市醫療器械公司業務結構,總結得到如下三種業務特征模式:(1)聚焦醫療器械的多產品鏈組合模式;(2)“藥械一體化”的融合發展模式;(3)聚焦醫療器械細分領域模式。
1. 聚焦醫療器械的多產品鏈組合的業務模式
通過多領域布局,分散經營風險,擴展市場規模,很多企業采用了聚焦醫療器械的多產品鏈組合的業務模式,這種模式的代表企業有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中源協和細胞及原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和佳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藍帆醫療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理邦精密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在此選取龍頭企業邁瑞醫療做詳細分析。
邁瑞醫療以2018年度137.5億元營業收入、1327.8億元市值的絕對優勢位居行業榜首。從業務結構看,邁瑞醫療始終專注于醫療器械板塊業務,營業收入占比2017年為99.62%,2018年為99.69%。邁瑞在高度集中的醫療器械領域,形成了三大產品線,分別為生命信息與支持類產品、體外診斷類產品和醫學影像類產品,營業收入占比分別為37.98%、33.63%和26.15%,累計達到97.76%。
圖3 邁瑞醫療2018年營業收入分行業和分產品結構
三大產品線基本滿足醫療服務機構的系統解決方案,并且覆蓋高中低不同檔次,有助于各層級市場的滲透,其中包括全國99%以上的三甲醫院以及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醫療機構。
表3 邁瑞醫療器械三大產品線的主要產品
2. “藥械一體化”融合發展的業務模式
藥品和器械在醫療機構的診療和患者健康保健中發揮著協同的作用,近年來部分生產企業探索“藥械一體化”的融合式營銷模式,形成藥品和醫療器械雙輪驅動發展,從而增加下游客戶更高的粘性。“藥械一體化”融合發展的業務模式的代表企業有樂普(北京)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在此選擇樂普醫療對其做詳細分析。
2018樂普醫療年營業收入為63.6億元,市值為370.8億元。樂普醫療的業務涵蓋醫療器械、醫藥、醫療服務和新型醫療業態等四大業務板塊。其中,醫療器械板塊占比營業收入的45.74%,藥品板塊占比49.90%,打通從器械、藥物到服務的全產業鏈環節,形成公司特有的板塊協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圖4 樂普醫療2018年營業收入分行業和分產品結構
樂普醫療圍繞心血管領域,以支架系統為主打產品,并積極開發體外診斷、外科器械、人工智能器械等領域。樂普藥品主要分為集采心血管制劑、非集采心血管制劑、非心血管制劑和原料藥四大類產品,其在心血管領域的治療藥物在藥品板塊的占比達到65.10%,形成了聚焦心血管領域進行藥品和器械雙輪驅動發展的業務模式。
表4 樂普醫療器械板塊的主要產品
3. 聚焦醫療器械細分領域的業務模式
聚焦某一細分領域做專業化發展道路成為部分醫療器械企業的業務選擇模式,例如近年來,我國IVD產業以15%以上的年增速快速成長,2018年我國的體外診斷產品市場容量已達700億元,成為整個醫療器械行業中增速最快的細分市場。因此聚焦IVD領域的企業越來越多,代表企業有廣州萬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鄭州安圖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和三諾生物傳感股份有限公司等。此外,還有聚焦高值耗材領域的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聚焦醫療診斷及治療設備自主研發的深圳開立生物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東富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在此選取萬孚生物做詳細分析。
萬孚生物是國內POCT(Point-of-CareTesting)的龍頭企業之一,企業專注于體外診斷領域布局了免疫膠體金技術平臺、免疫熒光技術平臺、電化學技術平臺、干式生化技術平臺、化學發光技術平臺、分子診斷技術平臺,以及儀器技術平臺和生物原材料平臺,并依托上述八大技術平臺形成了心腦血管疾病、炎癥、傳染病、毒檢(藥物濫用)、優生優育等檢驗領域的豐富產品線,是同行業中技術平臺最多、產品線最為豐富的企業。近些年,企業已經初步形成了“下游強化市場與渠道,上游布局產品與技術”的“萬孚生態圈”。
圖5 萬孚生物2018年主營業務布局
三、醫療器械企業發展路徑分析
醫療器械企業要做大做強,最基本的發展路徑:一是通過加大創新力度獲得內生動力;二是通過加快并購重組獲得外延增長。
1. 創新驅動發展
近些年我國低端醫療器械產品已經實現了進口替代,甚至可以批量出口。未來在分級診療、基層放量、兩票制、營改增等相關政策的推動下,將會有更多的醫療器械細分領域如CT、MRT、彩超等實現進口替代。但是進口替代的實現依賴于產品和技術的創新。分析上述三家代表性上市醫療器械企業2018年的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和研發人員占員工總人數的比重,發現均處于行業的中上游水平。因此,在醫療器械行業發展過程中,首先要抓準新技術風向,加大企業研發人力和資金投入,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進口替代產品的研發速度,就有機會在未來的產業競爭中立有一席之地。
圖6 2018年三家代表性上市醫療器械企業研發人員和研發投入占比
2. 并購加快布局
單一領域或單一產品的市場規模和空間相對有限,隨著資源的集聚,醫療器械產業競爭加劇,行業集中度提高。通過并購重組快速進入新業務體系,降低研發成本,提升組織運營效率。無論是從發展角度還是生存角度,并購都是醫療器械企業未來的重要發展路徑之一。例如邁瑞醫療,其自2008年開啟的并購之路,最終發展成為行業龍頭。
表5 邁瑞醫療并購路徑概覽
2018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發生了2起規模超過50 億元的并購事件,分別是藍帆醫療收購柏盛國際(59億元)以及威高股份收購美國愛瑯(56億元),這使得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并購規模創下新高。同年,樂普醫療以4.2億元收購寧波秉琨35%股權,鞏固自身在健康保健醫療設備領域的地位,又以10.5億元收購新東港藥業45%股權。
四、小結
近年國內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較快,約占全球醫療器械約16%的市場份額,雖然整體產量居世界第一,但企業小而散,且產品多集中在中低端領域,高端醫療器械市場大部分份額仍由外資企業占領。無論采用何種業務模式、何種發展路徑,醫療器械企業都應當認清企業自身能力,找準適合自己的戰略發展定位,合理布局,避免生搬硬套其他成功企業的發展模式。
來源:火石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