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9-07-05
科創板上市繼續提速,醫藥類上市公司開始粉墨登場。7月3日,上交所公告稱,上海微創心脈醫療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微創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兩家醫藥科創板企業注冊生效,兩家公司將在7月11日進行申購。
作為首先登陸科創板的醫藥制造公司,兩家公司為何會脫穎而出,其本身質地如何?在各自的細分領域有何競爭優勢?
南微醫學多次上市“赴考”終過會
上過新三板,多次闖關主板未果,南微醫學在上市大軍中已算不上新面孔。
數據顯示,南微醫學2016年至2018年營業收入分別為4.14億元、6.41億元、9.2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645萬元、1.01億元、1.93億元,公司營收增長強勁,凈利潤增速也逐漸加速,一切似乎都很美妙。
但實際上,南微醫學原本主營內鏡診療器械以及耗材研發銷售,業績增速平平,此后通過并購增加了腫瘤消融設備以及相關的耗材產品線,使得最近幾年的業績開始改善,這才有了在科創板上市的可能。
除了本身實力添磚加瓦以外,毫無疑問,南微醫學科創板過會也與政策傾斜密切相關——
資料顯示,南微醫學主營業務為醫療器械研發制造以及銷售,建立了內鏡診療、腫瘤消融和光學斷層掃描成像三大技術平臺,是國內微創診療器械領域的龍頭企業。在醫改、分級診療、扶持國產設備等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我國醫療器械行業有望迎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因此南微醫學此次過會也體現了資本對于醫療器械行業政策和市場的看好。
多項風險并存引爭議
然而回到企業本身而言,目前在上述三個細分領域,南微醫學和國際巨頭的產品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而在國內,南微醫學和魚躍醫療、新華醫療這樣有穩固的市場地位以及研發能力的企業相比也稍顯不足。
除此以外,結合南微醫學的招股說明書和以往的經歷,目前仍然存在幾個方面的爭議:
第一,境外銷售近半,國際貿易風險過大。根據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境外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 重 分 別 為 40.95%、44.77%和44.70%,境外銷售的國家和地區主要包括美國、歐洲、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公司表示,國外某些國家和地區可能采取貿易保護措施提高關稅價格以及采取限制銷售,可能導致境外市場情況出現重大不利變化;
第二,我國可能采取貿易反制措施,境外采購風險并存。數據顯示,南微醫學在美國、歐洲、加拿大等境外地區的銷售收入占據主營收入的一半左右,這在近期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當下,的確存在一定的隱憂。
第三,重銷售輕研發。2018年,公司的研發費用5000萬元,但銷售費用達到了驚人的1.5億元,是研發費用的三倍。重銷售輕研發趨勢下,公司產品也曾有召回的黑歷史——
2018年2月13日,南微醫學一次性內窺鏡超聲吸引活檢針在美國市場進行上市前評估,臨床醫生使用時針頭折斷,此后患者進行了腹腔鏡手術,摘除了針頭并在同一天從醫院被送回家。南微醫學采取了自愿召回所銷售的所有一次性內窺鏡超聲吸引活檢針產品。同時將此事上報了FDA并按照FDA的法規要求執行自愿召回措施。
第四,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招股書顯示,微創咨詢、中科招商、Huakang分別持股南微醫學30.76%、30.18%和20.52%,分列南微醫學前三大股東。由于公司前三大股東持股比例較為接近,存在因主要股東比例變動而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動的可能。因此,南微醫學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心脈醫療行業壁壘筑就黃金賽道
心脈醫療成立于2012年,是港交所上市公司微創醫療旗下的子公司之一,主營業務為主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大動脈支架系統、術中支架系統等血管支架產品。其技術行業領先,多個產品實現中國甚至全球第一。按照產品應用的手術量排名,2018年心脈醫療在我國主動脈血管介入醫療器械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國產品牌中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此外,資料顯示,公司產品廣泛用于國內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700多家醫院。且出口至南美及東南亞等地區。已授權的境內外專利86項,其中境內發明專利61項(包括發明專利43項、實用新型專利16項、外觀設計專利2項)、境外發明專利25項。
此外,心脈醫療在招股書中披露,公司自主研發的Castor分支型主動脈覆膜支架首次將TEVAR手術適應證拓展到主動脈弓部病變,是全球首款獲批上市的分支型主動脈支架,解決了目前直管型產品難以處理的累及弓部病變。
因此,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相關器械的普及,在政策利好的傾斜下,擁有多項高值醫療耗材專利產品的心脈醫療目前被普遍看好,其所在的主動脈血管腔內介入醫療器械行業處于高速成長階段,該領域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接近20億元,在行業壁壘、技術壁壘的前提下,心脈醫療使得心脈醫療有較高的毛利率水平,明顯站上了黃金賽道。
數據顯示,心脈醫療在2016年至2018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25億元、1.65億元和2.31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5%以上。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4111.38萬元、6338.62萬元及9064.79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48%以上。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2018年,心脈醫療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77.66%、78.69%和79.21%,穩中有升。
內憂外患需重視
不過,心脈醫療也并非完美,2016年、2017年公司產能利用率只有39.59%、54.07%,2018年開始逐漸上升到73%,近3年存貨余額分別為2410.01萬元、2589.81萬元及3372.15萬元,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2.78%、11.55%及12.54%,公司也將存貨減值風險列入了風險提示。
和南微醫學一樣,心脈醫療也處于沒有實控人的情況。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這主要因為間接控股股東微創醫療的股權較為分散,微創醫療主要股東均無法單獨對微創醫療施加控制。一般來說,沒有實際控制人不利于公司穩定經營,也會給企業的發展戰略帶來負面影響,可能會難以實現既定戰略目標。
微創醫療旗下還有微創心通、微創骨科等10家子公司。其中的微創心通主要從事心臟瓣膜領域高端介入醫療器械的研發、制造、銷售及相關技術咨詢服務,或與心脈醫療構成同業競爭。
除此以外,在我國,醫療器械行業早早地就被美敦力、戈爾、庫克跨國競爭對手占據了較高的市場份額,因此,跨國企業的價格策略、市場策略均會對心脈醫療的市場份額、毛利率造成嚴重影響。
同時,在國內進口替代的政策扶持下,以腫瘤介入、血管介入和影像介入的威高股份在成功收購美國愛瑯醫療器械控股有限公司后也是發展勢頭迅猛,是心脈醫療有力的競爭對手,因此,想要在內外夾擊的情況下殺出重圍,心脈醫療仍然任重道遠。
來源:新浪醫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