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8-09-26
近日,人工智能引領醫療健康革命論壇在深圳舉行。本次論壇聚集了國內外人工智能和醫療健康產業資源,邀請了國內知名專家參會,對人工智能引領醫療健康發展領域的創新發展與投融資案例進行深度剖析,并提出創新產業圈新機制與產、學、研、資緊密合作之道,共同推進醫療人工智能行業的創新,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深圳市醫學會會長、華大基因醫療首席科學家蔡志明給大家描述了“未來醫院”的前景。他表示,這幾年,生物信息、醫療大數據、多組學、精準醫學已經滲透到臨床實踐中,虛擬現實、人工智能、醫療機器人、物聯網等新名詞不斷涌現,正在籌建的未來醫院,就是要把人工智能運用到其中的綜合性數字化醫院。傳統醫院很多疾病都做不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期康復,尤其預防做得不好,未來醫院就是要用未來的理念,未來的技術和管理來解決現代醫院很多解決不了的問題。“未來的醫院要做的就是一個人,或者是同一個人的不同時期,用不同的方法和醫藥,來找到他發病的最核心的原因,從而做精準的預防、診斷和干預。”
精準醫學是應用現代遺傳技術、分子影像技術、生物信息技術,結合患者生活環境和臨床數據,實現精準的疾病分類及診斷,制定具有個性化的疾病預防和治療方案。
蔡志明介紹說,吉華醫院將打造成一個“未來醫院”,目前是工業4.0時代,未來醫療新范式將發展到5.0模式。未來醫院的核心是智能化,未來的醫院將會有很發達的網絡分配體系,建立不同的機構解決專業化的問題,讓就醫變得更有效率,醫療分支不再是內科外科等,而是根據心臟病、腫瘤、心腦血管等專門的疾病成立專門的醫療部門。精準醫療更像是“量體裁衣”,依靠基因組學、多組學、醫療影像、高性能計算、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進行精準醫療,可以實現定制醫療服務。
蔡志明表示,建立一所未來醫院需要世界范圍內前沿醫療領域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成果和專業人才的支持。希望能夠引進更多的專利、科技、人才成立專門的疾病治療部門,在醫療技術的開拓研發上以及實際的臨床治療上取得新的突破。
據專家介紹,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目前涉及醫學影像、健康管理和醫學研究等方面。日前,在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首都醫科大學人腦保護高精尖創新中心和中國卒中學會聯合主辦的比賽上,頭部疾病MRI、CT影像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機器人“BioMind天醫智”以更高的看片準確率和更快的速度,擊敗了由25名全球神經影像領域頂尖專家、學者、優秀臨床醫生組成的戰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醫療領域,讓人們不禁期待它在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減輕患者就醫壓力方面的作用。近期,國內知名研究機構對201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6.1%的受訪者關注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68.5%的受訪者認為醫療人工智能的價值是提高診斷效率,75.3%的受訪者覺得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醫療領域會使看病更方便,82.9%的受訪者期待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國際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講座教授張元亭認為,人工智能引領醫療健康發展前景是非常光明的,因為它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其他方式無法起到的作用,比如影像數據、生物信息數據、穿戴式信息數據的融合、分類和識別。但目前人工智能還是基于基本的算法對大數據進行分類、預測,因此不能簡單地把醫療上的生物傳感器、醫學影像設備、生物標記物、穿戴式等,都歸于人工智能。不過,不管從目前還是將來,由于患者存在個體化差異,因此人工智能永遠不能替代醫生,未來人工智能將對醫生的診斷起更多的輔助作用,醫生的職責是人與人之間的職責,這個是機器代替不了的。(記者 傅江平)
來源: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