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8-02-22
實時顯示心跳的“電子皮膚”
近日,東京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宣布了一項可穿戴技術的新進展:緊貼皮膚的新型超薄彈性顯示器,高度靈活,可以一眼監控生命體征。
由于半導體技術的進步,可穿戴設備現在可以通過測量生命體征或拍攝心電圖來監測健康狀況,同時將數據無線傳輸至智能手機或云端。但是對于老年人或者體弱的人來說,操作門檻仍然太高。
而這個新開發的皮膚電子系統,可以降低操作難度,通過持續、簡單的健康監測和家庭護理來緩解老齡化社會對家庭醫療系統的壓力。
這款顯示器采用納米網眼制成,具有靈活性、透氣性和可拉伸性——可以達到其原始尺寸的45%。它是第一款在空氣中實現擁有優秀的耐用性和穩定性的可伸展顯示器,能緊貼在皮膚上,持續承受身體的伸展和收縮運動。
主導該項研究的 Takao Someya 教授表示,因為它由薄而柔軟的材料制成,所以可以自由變形。而且該材料擁有獨特結構,相比以前的可穿戴顯示器更能抵抗拉伸的磨損和撕裂。
它包含一個Micro LED顯示屏,可讀出如心率、溫度或血壓等健康信息。由于它通過波形讀數將生物特征數據反饋給用戶,因此無需手機或應用程序來處理數據。結合無線通信模塊,它仍然可以與設備配對或發送到云存儲,或者在本地存儲信息。
它在最新研究中首次成功記錄了心電圖
這個納米網絡皮膚傳感器可連續在皮膚上佩戴一周,而不會引起任何炎癥。去年,Someya 教授曾發表了一篇論文,闡述了該設備的結構以及如何使它透氣。
皮膚展示上的大拇指圖像可以作為健康狀況的指標
該研究小組正在尋求將其規模化生產的辦法。據介紹,團隊希望能提高生產流程效率,以及克服大面積覆蓋等技術難題,提高可拉伸皮膚設備的可靠性,從而在未來三年內將其推向市場。
Someya 教授表示,目前的老齡化社會需要對用戶友好的可穿戴式傳感器來監控生命體征,以減輕患者和家屬的負擔。而這項系統作為解決方案之一,如果能夠普及應用,將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來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