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7-12-28
在日前舉行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人工智能(AI)無疑是最大風口,烏鎮變身AI秀場:多位互聯網大咖共議AI;在大會的科技成果發布活動中,14項成果中有關AI的占據了5項,其中包括微軟小冰、滴滴基于大數據的新一代移動出行平臺、摩拜無樁智能共享單車、阿里巴巴的ET大腦、百度的DuerOS對話式人工智能系統。站在歲末年初這個時間節點,讓我們嘗試梳理:在即將過去的2017年,該領域呈現出怎樣的發展畫卷?產業下步演進又有哪些新走勢?
蓬勃爆發
歷經兩起兩落之后,人工智能再次步入蓬勃爆發期。2017年,迎來“應用元年”。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應用無孔不入。人工智能向交通、醫療、金融、教育、媒體、安防、文旅等領域全面滲入,給生產生活工作娛樂帶來全新體驗。
二是全球科技巨頭悉數入場,爭搶戰略制高點。如果一家科技型公司不以人工智能作為核心競爭力,那就意味著其將事業辦在了門外。谷歌和臉書致力于賺錢項目;蘋果和亞馬遜期望所有的人工智能應用都投入到產品中;微軟和IBM花重金投入人工智能研究,并刊發大量論文;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紛紛投資并在本土市場部署應用人工智能。
三是資本推波助瀾。Alphabet、亞馬遜、蘋果、臉書、IBM和微軟紛紛投入巨資發展人工智能。PitchBook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全球AI領域合并與收購額高達213億美元。
政策定調
2017年,我國作出系統部署,人工智能已被視為提高國家競爭力,助推新一輪產業升級的重要戰略。相關規劃、舉措的陸續出臺,為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部署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兑巹潯访鞔_了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能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成為改善民生的新途徑;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成為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智能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11月15日,科技部宣布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推進辦公室。同時,公布了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包括依托百度公司建設自動駕駛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設城市大腦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依托騰訊公司建設醫療影像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依托科大訊飛公司建設智能語音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12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旨在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缎袆佑媱潯诽岢?,力爭到2020年,實現“人工智能重點產品規模化發展、人工智能整體核心基礎能力顯著增強、智能制造深化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支撐體系基本建立”的目標。
市場格局
阿里研究院相關報告分析認為,人工智能市場基本形成“生態構建者、應用構建者、技術算法驅動者、垂直先行者、基礎設施提供者”五大市場競爭格局,其中,國內外互聯網巨頭布局全產業鏈生態,已成為行業引領者。
全球布局總體情況是美國引領,中國緊跟其后。全球人工智能企業集中分布在美國、中國、英國等少數國家,占比接近七成,其中,美國占據龍頭地位,對資本的吸引力和吸引量排第一位。布局上,計算視覺及自然語言處理均為中美企業布局熱點。投資上,美國注重芯片與算法核心領域,中國更關注應用與技術上局部突破。詳情見下圖:
中國市場機遇與挑戰并存。國內人工智能發展具備多重突出優勢:數據資源第一;市場巨大;巨頭創投活躍;頂層設計加快,政策助推爆發等。但也面臨三大不足:開放不足、數據缺乏統一標準;研發不足,關鍵產品依賴進口;人才不足,產學研機制待完善。詳情見下圖:
產業生態的大致情形是:英偉達、英特爾、IBM等壟斷芯片;谷歌、微軟、亞馬遜、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科技巨頭布局全產業鏈;科大訊飛、曠視等創業公司發力專業技術領域,以B端解決方案和服務為主。截至目前,顯著有成效的公司仍集中在西方。如果以人才、計算能力和數據為衡量標準的話,谷歌是領頭者。在人工智能的應用方面,亞馬遜和谷歌走得最遠。詳情見下圖:
未來走勢
人工智能與未來網絡、未來媒體、未來生命一道被并列為未來四大技術之一。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能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業界認為,2018年,或將成為人工智能真正“爆發元年”。
Gartner日前評出了十大戰略性技術趨勢,人工智能位列其中。Gartner報告認為,使用人工智能來改善決策機制、重塑商業模式和生態系統以及重塑客戶體驗,將促使數字計劃帶來回報,這種情況將一直持續到2025年。
未來的公司不是人工智能公司,就是為人工智能公司提供服務的企業。美國斯坦福大學《2030年的人工智能與生活》報告提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以五種我們想不到的方式融入人類生活。從就業到教育,從交通到娛樂,人工智能幾乎肯定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巨大影響。”
但是,也應注意硬幣的另一面,面對目前產業的狂熱發展之勢,強調遵循技術規律、產業規律,理性發展聲音也日益增多。
總之,未來已來,人工智能新大陸已在熱情向我們招手,讓我們未雨綢繆,苦煉內功,勇敢向前。
來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