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7-10-11
從近日在上海舉行的“醫聯體發展前景與模式創新論壇”上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已有1764家三級醫院牽頭組建了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占全國三級醫院總數的八成;已有321個地級以上城市開展醫聯體建設試點,占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總數的94.7%。 據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介紹,在現有醫聯體建設探索中,既有人、財、物統一管理的緊密型醫聯體,也有彼此相對獨立的松散型醫聯體。醫聯體建設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患者就醫等候時間和重復檢查,有利于基層診療水平的提高。 凱洛斯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閔界棟表示,凱洛斯結合國家醫聯體建設構想,已推出多種形式的醫聯體投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普華永道思略特合伙人孫超認為,醫聯體建設有望改善病人流向:大病在三級醫院,小病留在基層,護理、康復、慢病管理等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醫療器械企業可能會從以往單純的賣產品,過渡到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打包服務。 邁瑞國內戰略市場部總監沈勁松認為,醫聯體建設要實現醫院互聯、資源共享,首先應實現醫院內部設備的互聯。目前,有些醫院的監護、麻醉、呼吸機等設備來自不同廠家,內部設備還做不到互聯互通;其次,大醫院與基層醫院應互聯互通。現在,不少醫院病例尚不能相互認可,患者診療數據缺乏持續記錄,難以回溯。 金春林建議,現有的醫聯體建設主要還是依靠醫院的自覺性和醫聯體內部的一些約定來管理運行,醫聯體內部缺乏剛性的要求和約束,今后應該探索更加系統的醫聯體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同時針對醫保支持與支撐不足的問題,還需要行政部門讓渡部分行政權力給醫聯體,使其具有高度自主權。
來源:medworld醫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