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7-10-11
眾所周知,共享公立醫院市場的發展新時代已經開啟,只有真正把握好發展的突破口才能找到共享公立醫院更多的發展可能性。 隨著資本的退場,共享公立醫院的發展開始呈現新的發展狀態。盡管當前共享公立醫院平臺的發展吸引了醫生集團入駐,但是共享公立醫院本身依然是相對較為陳舊的。以上海浦南一家二甲公立醫院,已吸引26家醫生集團入駐為代表的共享公立醫院市場的發展狀態充分表明了這一點。 誠然,醫生集團作為一匹行業黑馬如何從“顛覆傳統醫療服務一切”創新於現實,在公立醫院這個共享格局中,如何突破長久地困于低矮的天花板,能否繼續押注專家名醫大咖光環帶著夢想重新出發?除了拭目以待,還是寄予厚望? 醫生集團多為醫療界的大咖、牛人,大抵都有一種抱負或曰野心,希望窮畢生之力將自己的專業技能綿延覆蓋的領域愈寬廣愈好。此種境界,大概只有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可以描摹了。 但是共享公立醫院市場所呈現的現實一種市場狀態,卻又充分說明了醫生集團扮演的角色依然只是確立共享醫院平臺在市場當中的地位,以醫生集團入駐為主要推動力的發展缺少一定的持續性,僅僅只會在短時間內能夠獲得推動力量。 單單依靠醫生集團的力量無法給共享醫院平臺帶來持續的發展力量,入駐醫生集團并沒有給共享醫院的發展帶來本質影響,共享醫院市場的發展依然迷茫,思路依然混亂。 事實上,共享醫院當下的發展模式和思路依然是停留在傳統醫療服務時代,流量思維和平臺思維顯然無法給共享醫院帶來更加長遠的發展。共享醫院的發展缺少多樣性,從更多的角度來獲得發展動力顯然是無以為繼的,也無法給共享醫院平臺原本帶來實質性的改變。 共享公立醫院不從本身出發找到更多的發展突破口,無法給共享醫院帶來持續性的增長。共享醫院本身的醫療服務價值感依然較少,用戶真實的醫療服務體驗上并沒有太多提升,這就導致了共享醫院的個性化較弱,很難在用戶消費升級來臨之時與其他醫療服務品牌進行區分。 共享公立醫院市場必須從更大的方向思考,就醫處理流程可視化、醫療服務信息透明化等“微創新”方面的行業標配,才能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必須借助新的能量才能促進共享醫院朝著更加廣闊的市場發展。 同時,用戶的消費方式和行為方式也在發生深度改變。醫療用戶需求發生改變之后,必須通過共享醫院學科業務這個產品本身的改變來獲得更多發展,這樣用戶的體驗才能得到提升,共享醫院的發展才能更加長久。 共享醫院需要來一場自我變革,增加醫院自身附加值。單一依靠傳統醫療服務的發展邏輯已經無法給共享公立醫院的發展帶來持續的推動力量,必須通過增加共享公立醫院自身的附加值、拓展共享公立醫院的模式、提升共享公立醫院的發展空間,才能讓共享公立醫院的發展更加快速和多元。 增加自身附加值的另外一個方向就是找到更多共享公立醫院的利潤增長點,即不能僅僅將專科醫療服務來作為共享醫院的主要贏利點。通過植入醫療服務消費模式來增加共享醫院自身的附加值。這樣,共享醫院的盈利模式才不會因為過于單一而面臨發展困境。 強化與新技術的聯系,讓共享醫院不再僅僅只是傳統醫療服務的陳舊思維。 當前,共享醫院發展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醫療新技術元素較少,依然借助的是專科醫療服務的技術和元素,這種發展所導致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無法適應用戶當前消費升級的需求,同樣無法找到自身的諸多問題和弊病。因此,強化與新技術的聯系,能夠讓共享醫院告別陳舊的傳統醫療服務思維,找到更多的發展突破口。 創新共享醫院的發展模式,讓共享醫院不再僅僅只是一種全新的租賃方式。唯有通過深度介入來獲得新的發展可能性成為醫生集團通過自己提供資源來獲得新的發展的主要特征。 只有創新共享醫院的發展模式,才能讓共享醫院獲得新的發展動力,從而讓醫生集團找到更好的發展,將所有醫療服務技術元素全部聚集在平臺上,通過去中間化的模式來提升效率,成為大多數醫生集團都會嘗試的手段。 醫生集團通過共享公立醫院這個平臺能夠輕松實現資源對接,減少了諸多中間環節,增加了共享醫院的盈利空間,提升了行業運行效率。 因為傳統醫療服務的商業模式,往往看重的是醫療服務技術在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而在共享醫院出現以后,應該看到的則是更多醫療新技術應用的可能性。 而單單依靠B端的供應能力顯然無法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必須通過更加深度的方式介入其中,才能適應這樣一種市場狀態,共享公立醫院就是在這樣的市場狀態下出現的。所以說,共享公立醫院更像是打開公立醫院閉關自守的一個全新時代的標志。
來源:億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