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8-22
8月17日,備受矚目的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揭開面紗,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通告顯示,共接收項目申請172843項,經初步審查受理169832項,決定資助其中的37409項,約占總數的22%。和2015年相比,增加202項,金額超過183億元。
表1 2015-2016年資助項目數量變化表
由表1可看出,一方面,國家正加大力度提升較不發達地區科研機構完成項目的能力和動力,因此增加了地區科學基金項目的數量;另一方面,國家對青年科學項目的水平和要求已經提高。結合歷史數據,基金總項數和基金總金額依然呈正相關。地區科研基金項目多分布在甘肅、廣西、貴州、廣西、云南等地區,其原因來自制度保護;其他種類基金都分布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比較多的地區,比如北京、上海、廣東等經濟較發達的城市。
單項之最 本年度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單項資助最多的數額是3500萬元,該項目研究方向為地球科學,被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攬。另外,單項資助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37項,總金額42593萬元,詳情見表2。
表2 單項資助金額1000萬以上項目統計表
數額之最
2016年的受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最多的單位依然是上海交通大學,總項目數901項,單項資助金額從4萬元到1050萬元不等,平均56.32萬元。表3按學部對其項目進行分類,可見上海交大在醫學科學領域擁有較大優勢。
表3 上海交通大學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學部分類表
地區之最
從表4中單一機構獲得千萬元以上資助的地區分類來看,排在前五位的仍舊是北京、江蘇、上海、廣州、湖北,與總體數據流一致。其中,北京市科研機構所獲項目資金近38億元,約占項目金額總數的20.8%,超過末尾18個省市區之和,而青海和西藏沒有單一機構獲得千萬以上資助,這和當地重點科研機構稀缺以及環境惡劣有關。
表4 2016年單個機構獲得千萬元以上資助地區統計表(單位:個)
金字塔尖俱樂部
表5 項目金額前20名統計表
表6 項目數量前20名統計表
除了上海交通大學像金字塔頂的鉆石一樣屹立不倒,其他單位的名次更替頻繁,但也僅僅是“俱樂部”內部的換位。
表7 2016年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學部分類表
將表7中的數據按八大學部歸納,得到圖2。
由此看來,醫學科學部投入資源最多,數量和金額均超過20%。而管理科學部的項目數量和金額均墊底,占比分別為4%和3%,約為其他學部項目平均數量和平均金額的29%和21%,同時其單一項目平均贊助額亦為最低,由于自然科學基金的主要資助對象是自然科學研究,而管理科學部的社會科學屬性突出,故受此冷落。
另數據顯示,2016年獲資助的基因編輯CRISPR技術相關項目共計80個,總金額超過3200萬元。其中,獲批金額最高的項目是復旦大學李華偉教授主導的“腺相關病毒介導的CRISPR/Cas9基因組定點編輯技術對遺傳性耳聾的基因治療研究”,資助金額為240萬元。 此前,2015年獲資助的CRISPR技術相關項目近60項,獲批總金額超過了3100萬元 ,為2014年的2倍多。
來源:科學網 生物探索 醫谷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