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7-09-11
當地時間周三,FDA正式批準諾華(Novartis)CAR-T療法Kymriah(曾用名CTL-019)上市,用于治療復發或難治性(r/r)兒童和年輕成人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這是全球首款獲批的CAR-T療法,也是FDA批準的首款基因療法。
此前,西方國家已上市2個基因治療產品,分別是UniQure公司的Glybera與GSK的Strimvelis,均用于治療超罕見疾病。但受高昂花費、醫保準入問題與患者基數少所限,這兩個產品銷售慘淡。UniQure已打算將Glybera退市,GSK則計劃出售罕見病業務部門。目前,基因治療領域涌入眾多布局者,但這類產品的商業化難題亟待解決。
回到Kymriah上來,對于外界普遍關注的費用問題,諾華將其價格定為治療一次47.5萬美元。諾華表示,將與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合作,基于療效付費,只有當治療的頭一個月底前患者對療法產生了應答,諾華才能收到CMS的付款。
接受Kymriah治療的過程與一般藥物大不相同,患者需去到諾華在美國各地設置的治療中心,醫生將在那采集患者的白細胞,送往工廠加工后再運回,整個過程需要22天左右。Kymriah 47.5萬美元的治療費用并不包括患者就醫的旅費、住院費,以及針對Kymriah副作用所服用的其它藥物的費用。
諾華高管透露,Kymriah上市伊始,將有20個治療中心投入運營,到年底將增加至32個。在接下來的3~5天內,一些治療中心就將開始采集患者的T細胞。
Kymriah能創造多大的市場,目前尚未可知。在美國,每年新增的ALL患者約有3100人,但其中70%左右的患者經過常規治療可緩解病情。諾華的巨大投入能產生多大回報?外界對此抱有疑問。
當然,Kymriah的潛力還待更廣泛地挖掘。諾華正在研究其用于淋巴瘤治療,此外,該公司研發線上的其它CAR-T療法也在針對一系列的血液癌癥進行研究。被吉利德(Gilead)收購的Kite制藥還在等待FDA對其CAR-T產品的審評結果,與諾華一樣,Kite制藥開發的細胞療法也欲覆蓋實體瘤與非實體瘤的治療。
鏈接>>>
基因療法開發火熱
基因治療領域涌入眾多布局者,但亟需解決的是這類產品的商業化難題
得益于定向靶細胞的基因轉運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基因治療產品將走向市場,用于糾正病人存在缺陷的DNA。
在歐洲,最先上市的2個基因治療產品Glybera與Strimvelis用于治療超罕見疾病,其不盡人意的銷售成績折射出這類極其昂貴的創新產品的市場化難題。
2個上市產品銷售慘淡
上世紀90年代,采用基因工程技術改造的病毒來轉運正常基因的研究非常火熱。但由于有1個病人接受治療后死亡,且幾個病人治療后患上癌癥,這類研究受到重大打擊。但目前病毒的安全性已經大大提高,轉運效率也大大提高。
經過數十年的大起大落,制藥公司相信目前是開發遺傳性疾病(如血友病)基因治療產品的大好機會。他們認為基因治療能夠一次性治愈這些疾病,從長遠來看,相比使用目前的常規手段進行終身治療,基因療法能夠為醫保機構節約更多的費用。
過去5年,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批準了2個基因治療產品,但目前為止只有3個病人接受了治療。
UniQure公司的產品Glybera用于治療罕見的脂蛋白脂酶缺乏遺傳病,由于缺乏市場需求,UniQure打算將其退市。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用于治療ADA-SCID(腺苷脫氨酶缺陷所致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癥,即玻璃孩,病人由于免疫缺陷非常容易發生感染)的產品Strimvelis前途未卜,因為該公司決定對其罕見病研發部門進行調整,很有可能將這個部門出售。
Glybera的價格約為100萬美元,自2012年上市后只銷售出1份;Strimvelis的價格約為70萬美元,2016年5月上市后只銷售出2份,今年晚些時候還會有2個預定接受治療的患者。
KPMG的首席醫學顧問Hilary Thoma指出,在歐洲只有寥寥數人接受基因治療令人失望,這顯示了開發這些產品的商業挑戰,也凸顯了政府醫保系統在支付這類一次性的、昂貴的治療產品上存在的問題。
這2個產品針對的都是極其罕見的疾病,GSK估計在歐洲每年新發ADA-SCID的患者只有15例,但這2個產品為后期開發更加常見的遺傳性疾病基因療法奠定了基礎。
支付方式須改革
在美國,基因治療產品也在加快上市步伐:諾華(Novartis)的CAR-T產品Kymriah已獲批,Spark公司希望明年1月能夠上市其治療遺傳性失明的基因治療產品。
與此同時,科研機構在基因療法開發上也取得了顯著突破,日前研究人員成功采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對人類缺陷的胚胎進行了基因修正,這屬于更具創新性的療法。
Spark公司首席執行官Jeffrey Marrazzo對歐洲首批基因治療產品銷售成績暗淡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原因包括醫療保險系統太復雜、Glybera的臨床試驗存在缺陷,以及Strimvelis只在意大利一個醫院中銷售的局限性。
Marrazzo預計Spark公司可以做得更好,其計劃在不同國家設立治療中心,該公司產品所針對的失明癥在全球約有6000個患者。Marrazzo坦承,要收回公司在該產品上投入的4億美元面臨很多困難,因為目前的醫保系統是按照每個月來結算醫療費用,并不適合一次性支付費用的基因治療產品。
對于一次性治療而言,即使費用高達100萬美元,從長遠來看也是合算的。例如腎臟移植,可以節約病人長期透析的巨額醫療支出。
不過,對于專注基因治療開發的公司而言,如Bluebird Bio、BioMarin、Sangamo和GenSight等,也許需要新的商業模式。
其中一個模式就是基于療效的付費體系,在這種模式下,政府或保險公司將持續支付產品費用,直到其無治療效果。Marrazzo認為,這個方法尤其適合諸如血友病之類的遺傳病,可以顯著節省治療費用。
據估計,血友病患者超過了10萬人,目前主要是一些專科藥企在掌控該治療市場。血友病可能是基因治療最有機會的大市場,接受基因治療后病人可以擺脫長期輸注凝血藥的麻煩,當前常規療法每年的花費高達40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GSK不再開發罕見病的基因治療產品,其仍在研究用基因治療技術平臺來開發常見病療法,包括腫瘤和地中海貧血。地中海貧血也是遺傳性血液病。
輝瑞(Pfizer)和賽諾菲(Sanofi)等老牌競爭對手也布局了基因治療產品的開發,根據再生醫學聯盟統計,僅今年第一季度在基因治療產品和基因修飾的細胞產品上累計投入就達到10億美元。
Shire公司CEO弗萊明·昂斯科夫(FlemmingOrnskov)認為,基因治療的機會和困難并存。Shire公司在血友病的常規療法領域上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而且在開發血友病的基因治療產品上緊隨Biomarin公司及Spark公司之后。“如果臨床研究的數據仍然令人鼓舞,基因治療產品會在中長期后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不過我認為每個公司必須有自己的商業模式,才能保證產品獲利。”昂斯科夫指出。
來源:醫藥經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