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7-03-22
雷布斯說過:只要找準風口豬也能一飛沖天。
假風口,可以在一時間把一群豬插上資本的翅膀吹上天,但資本耗盡之后,沒了翅膀的豬,只能一個個掉下來摔死。
真風口,可以讓插上資本的翅膀,飛上天的群豬,逐漸生出自己的羽翼,變身雄鷹翱翔于藍天。
所以起風了,風很大,關鍵還得辨識風能刮多久,是真風口還是假風口。
在鱗次櫛比的各類產業中到底什么才是未來發展的風口?
其實,誰都沒有答案,只有幾個方向是確定的,著名的美國大作家凱文·凱利先生曾經有過預言,在互聯網之后,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將會成為未來發展的風口。
這句話對也不對。
應該說融合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的新興產業才是互聯網之后的最大產業機遇!
生命系統的復雜性決定了,它必須有一雙強有力的翅膀才能騰飛,而這雙翅膀不是資本,而是能解決其復雜性的工具,讓復雜性有一個簡單的輸出。
剛剛過去的3月7日,動脈網發布了《2016中國未來醫療100強榜單》,在這份榜單中基因檢測可謂是異軍突起,以18家上榜企業數成為了“互聯網+大健康”產業的新晉風口。
一、日益成熟的基因檢測技術
首先,有必要和大家解釋一下到底什么是基因檢測?基因是組成我們每個人身體細胞的遺傳信息的基本單位,簡單來說就是你基因決定了你的身體、你的健康是如何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基因決定了人的生老病死,無論你是健康,是美麗,是長壽,都是由每個人的基因來操縱的。可以說,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基因。
雖然基因的作用如此之大,但是一直以來由于高昂的成本所限,基因檢測都只能被困在實驗室中,對于普通人來說還是非常的遙遠。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成本的持續降低,基因概念的日益普及,大家對于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視,基因檢測技術在醫療健康產業中爆發的趨勢已經形成了。此外,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印發《“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中,基因檢測、細胞治療、免疫治療、基因編輯、產前篩查等多個熱門概念被“點名”。《規劃》在發展目標中提到,要實現基因檢測能力(含孕前、產前、新生兒)覆蓋出生人口 50% 以上。政策環境的改善讓從事基因檢測的公司有了更好的發展商機。
在產業界,基因檢測現在較為成熟的應用領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新生兒檢測。曾幾何時,天后王菲和李亞鵬的女兒李嫣的兔唇現象,楊冪千金的心臟偏小,都成為了明星們心中的疙瘩,如果將基因檢測用于新生兒領域,將會有可能及早的做出應對。
第二,遺傳病檢測。很多遺傳病比如說高血壓、心臟病等都有著較長的潛伏期,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并不注意,但是一旦發病追悔莫及,通過基因檢測可以及早發現遺傳病,合理預防。
第三,腫瘤基因檢測。著名的美國好萊塢影星安吉麗娜·朱莉在2013年就通過基因檢測發現,體內有一種遺傳自母親的BRCA1基因缺陷,該基因缺陷會導致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幾率都比較高,因此專門進行了預防性雙乳腺切除手術。
當然作為基因檢測的一個附屬產品,做親子鑒定也是基因檢測的一個較為普通的產品,就像大家眾所周知的王寶強鑒定親生子的事件也可謂是基因檢測的一部分而已。
簡而言之,基因檢測在我們健康的預測領域將會大有作為,隨著智能硬件、人體大數據技術的不斷完善,基因檢測應用領域也會越來越廣。
二、基因檢測的真正難點在哪?
基因的意義已經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但是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即使去做了基因檢測,拿到所謂的檢測報告也和天書差不多,想想我們平時連體檢報告都沒辦法輕易地讀懂,更何況從難度來說比體檢報告更加高深的基因檢測報告。
因此,基因檢測產業的最大的難點因此出現了,這就是基因檢測的解讀環節,如何能向普通人解釋明白到底發生了什么才成為了最關鍵的事情,因為對于大多數疾病而言,都不是由一個基因控制的,基本上都要涉及幾個甚至多個基因,不同基因的突變,不同的突變位置,甚至不同的突變類型都會影響到最終的表現。
此外,人類基因組中包含的信息極為豐富,但現在的科學技術能夠真正了解的基因大概只有2%不到,很多基因的功能尚不明確,再加上基因與疾病的對應關系很難通過簡單的對應判斷來做,所以解讀過程中往往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需要有專業的人士來做。因此,基因解讀成為了基因檢測走進尋常百姓家的“最后一公里難題”。
現在基因檢測市場已經有所發展,但是對于基因檢測的后續服務即遺傳咨詢服務方面依然是一片空白,遺傳咨詢將會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目前,整個行業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困境,總結來說有四大共識:
一、大量的消費者科學素養有限。面對著如此困難的基因檢測問題,大量的消費者都不具備最基本的基因嘗試,面對著基因檢測可能只是聽上去不明覺厲,到底和自己有什么關系,如何能夠幫助自己都完全還不清楚。
二、基因檢測的專業人才缺失。作為基因檢測的最終解讀人員,國內具備專業能力的遺傳咨詢師人才稀缺,現有的國內培訓體系還沒能形成真正的人才輸出,所以導致了解讀人員的匱乏。
三、行業標準尚不明確。由于作為完全新興的產業,整個行業都處于一個初創的階段,市場上魚龍混雜,行業標準各說各話,并不明確。
四、數據分析的難度較高。一個人的所有基因數據高達90G,在這么高的數據里面找到變異的基因可謂是難上加難,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
對于第二點和第四點,如果歸結于人才的缺失,其實整個行業就走入了一個陷阱,不過是催生了一個新的培訓行業罷了,最后并不會讓基因檢測行業插上翱翔藍天的翅膀。
人就是人,在復雜性面前根本沒有處理能力,如果有人說,他的運算能力能超越一臺普通的家用電腦,那他真的是異類。
醫學進步的入口其實已經找到,那就是人工智能,一個病理專家,一生能看的片子,還不如一個人工智能幾分鐘能查閱比對的數據,對于很多腫瘤的診斷能力已經不輸給人類,但它的可重復性和可觀性、速度都是人類無法比擬的。
如果為了利益需求再去催生一個所謂的遺傳咨詢行業,是延伸了基因檢測行業的產業鏈,但并不能解決其復雜性所需要的記憶、數據解讀和邏輯分析能力。
生命科技無疑是互聯網產業之后最大的產業機遇,而基因密碼的解讀與應用就是其基石。
基因密碼的解讀與應用,基因檢測剛性價值的寄托,基因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不是靠資本、不是靠人力,是靠開放性的大數據庫,基因與疾病、基因與長壽、基因與生活等各種各樣的大數據庫,在個人基因組數據與這個大數據庫之間有一個堅實的橋梁,那就是具有超級運算與邏輯分析能力的人工智能,而不是人!
精準醫療眼前的火熱,很可能成功,也很可能失敗:
失敗就在于還在指望人扮演算命先生。
成功很簡單也很艱難:
無數的科學家、醫學家專注于基礎研究,不斷的向這個大數據庫導入基因與表觀的新數據,同時找到一個強有力的數據庫挖掘工具,將個人基因數據從大數據庫中找到其剛性價值點,醫學家通過這些剛性價值點,作用于個體,對個體健康產生實際影響。
來源:基因谷(微信號 jiyinguzix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