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8-05
從各類養生節目、養生公眾號的大熱,到健康類 APP 異軍突起,可以看出,大眾開始越來越有意識地參與自身健康管理。根據尼爾森的調查顯示,醫療保健從 2012 年消費者最關注話題的第七名一躍成為 2015 年話題榜第四名。
而與此同時,慢性病也成為也成為威脅國民健康的重要殺手,給醫療行業和整個社會經濟都帶來的巨大挑戰。在今年 2 月舉行的「2016 慢病互聯網 +」論壇上,著名心血管專家、醫學教育家胡大一指出,慢性病是生活方式病,而健康教育與患者的行動存在嚴重的裂痕。目前的醫療機構是被動式、碎片化「斷裂」的醫療服務體系,就這好像「只賣汽車,不辦 4S 店」,前缺防后缺管。
做好院后管理,家庭護理是關鍵
消費者更主動地參與自身健康管理,意味著目前反應性的、斷次的和以疾病為主導的醫療保健體系需要向真正的綜合性、前瞻性和改變所有人生活的體系進行轉變。而院后管理就成為健康關護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特別是在慢病防治的整個環節中,家庭護理尤為重要。慢病管理,是一個長期、連續的過程,而非僅靠目前以醫院和醫生為中心的醫療保健模式、或是僅僅依托為患者提供院內篩查診斷和治療,就可以一次到位地解決。對于慢病患者來說,雖然藥物治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疾病癥狀、延緩疾病發展,但是更為重要的是改變自身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對飲食、運動、作息進行合理規劃和控制。
慢病的最大特點是患病時間長,患者往往需要持續照護、長期服藥、高頻復檢,且患者的主動參與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及依從性將會極大地影響疾病發展。而在醫療資源不足的今天,如此長期和密切的監護及管理并不適宜由集中化的醫院來提供。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護理模式在慢病管理的整個環節中就顯得十分必要。
互聯技術,為家庭護理帶來新的可能
在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互聯關護技術則為高效的家庭護理帶來了新的可能。飛利浦在飛利浦委托獨立第三方在全球 13 個國家就「如何通過整合與互聯關護技術應對健康挑戰」的話題進行了調研。 在中國市場中,該調研共搜集了 200 名左右的醫療專業人士及 2000 名左右的患者進行問卷反饋,并選取了 20 名醫療專業人士、10 名政策制定者及 8 名保險專業人士進行深度訪談。
該調研發現。用互聯關護技術來記錄自己的健康指標的患者比不使用此技術來記錄自己健康指標的患者更傾向于認為自己可以在家獲取足夠的健康關護資源(53% vs. 40%),同時 32% 的患者將通過互聯設備追蹤健康狀況列為有效管理自身健康最為關鍵的環節。
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可穿戴設備、醫療大數據平臺等新載體可隨時記錄、分析個人的健康數據,幫助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通過家庭和醫院間的數據互聯,患者也可以快速地獲取醫生的遠程指導,利于慢性疾病的治療。而且,家庭護理的成本也遠遠低于醫院及其他健康醫療服務機構的健康護理的成本。
針對患者院后的健康需求,飛利浦提供創新的慢病管理方案,將醫院和家進行互聯,為患者在家中提供智能互聯的院后健康管理,幫助醫生對患者或疾病高危人群進行生命體征的遠程監測和醫療健康咨詢,從而幫助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完成從醫院到家的過渡,提高了醫療服務的延續性。
例如,針對疾病的預防和慢病家庭護理,飛利浦推出了一些列以聯網的可穿戴、便攜式移動健康和醫療設備,括心電血壓計、Minicare 手持式驗血平臺、健康手表、已經登錄美國市場的 Lumify 超級移動超聲等,還配套了各種相關服務,實現家庭與醫院的互聯,幫助健康和高危人群主動監控自己的健康狀況,并獲取遠程的專業健康醫療服務。
除了此之外,為了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再入院率,飛利浦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聯合創新,開發了適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后管理系統」。該系統擁有供醫務人員和病人使用的兩個客戶端,從服藥提醒、生活方式、康復計劃、主要體征追蹤與評估等方面,使病人和醫護人員可以進行實時溝通。同時,它還能協助醫生以給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建議和提供便利工具等方式,讓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家中得到更好的健康關護。
來源:丁香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