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8-02
“十三五”期間,國產醫療器械發展的扶持政策會不會有所增加,大型醫療設備配置規劃將做哪些調整?這些問題,牽動著千萬醫療器械企業的“神經”。
“對于大型醫療設備配置管理,政府將加快‘放、管、服’的改革,一方面強化宏觀管理,另一方面要優化服務。而在繼續支持國產醫療器械發展應用上,目標和
方向是非常堅定、明確的。”國家衛生計生委規劃信息司侯巖司長日前在貴陽召開的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第二十五屆學術與技術交流會上這樣說。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孫峰副司長也表示:“工信部將與衛計委一道加強相關政策措施的協同配合,創新工作方式,有效集成資源,共同支持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壯大。”
持續政策措施很給力
孫峰在介紹近幾年工信部與衛計委聯合推動國產醫療器械發展和應用的措施時說,2014年8月以來,工信部和衛計委加強頂層設計、推動產學對接、增加資金和政策扶持、建立合作機制、啟動高端醫療設備應用示范專項。工信部綜合利用基礎改造、轉型升級、智能制造等資金和政策措施,集中支持國產醫療器械產業轉型升級和示范推廣,2015年支持了9個項目、總投資8.5億元。該部門還與衛計委在合作機制框架下組織開展醫療設備應用示范專項,由企業、醫療機構聯合申報高端醫療設備應用示范項目和示范基地,第一批示范項目近期將啟動。
另據介紹,兩部委進一步整合資源,完善管理,依托研究院所等單位建立了國產醫用設備發展應用的協同工作平臺。在核心設備和關鍵零部件及軟件開發方面,大力支持CT球管等關鍵零部件,智能血液透析設備等高端設備,以及放療關鍵醫療軟件的發展。并且,針對機器人、3D打印在醫療領域的創新應用研究制定了相關政策措施。
“要進一步引導和調動醫療機構參與國產醫療器械應用示范專項,形成政、產、學、研、醫的深度合作,加快打造國產醫療器械優質平臺、優質品牌。”孫峰表示。
產業步入“黃金時代”
侯巖指出,“十三五”期間,人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與醫療服務供給的矛盾,仍然是一個突出問題。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將持續增長,生活水平將大幅度提高,消費結構也會發生很大變化。而隨著新醫改的推進,將進一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優質資源下沉。這些都對醫療器械領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信息技術、遠程醫療等醫療科技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帶來醫療衛生成本的上升,如何處理成本效益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也是一項重要任務。
供需矛盾給市場帶來更多的生機。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常務理事長趙自林對記者說:“我國已逐步建立多學科交叉、多行業協同的醫療器械研發體系,產業發展初具規模,一些地區呈現集群發展態勢。隨著醫改和擴大內需政策的深入實施,尤其是對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投入的大幅增加,我國醫療器械市場前景非常廣闊。2010~2015年,我國醫用設備市場規模年均增速18%左右,2015年高達4800億元。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8000億元。應該說,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已步入‘黃金時代’。”
科研能力、性能質量、知名品牌、高附加值都是未來醫療器械企業及其產品能否主導市場的關鍵“基因”——在趙自林看來,互聯網化將滲透到企業研發、生產、物流、銷售、售后等價值鏈環節。未來,醫療器械產業將進一步借助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技術等實現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融合。對此,國內企業在醫療器械功能開發和售后服務兩大環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嚴格規范大型設備配置使用
規范大型醫用設備的合理配置使用,是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過快增長的重要措施。
記者了解到,為引導和規范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和使用行為,衛計委正在推進四項工作:一是參與《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修訂,二是進一步完善大型醫用設備管理咨詢專家委員會,三是加緊編制《“十三五”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四是加強大型醫用設備配置監管信息平臺建設。
侯巖在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大型醫用設備配置的主要思路是以優化資源配置和控制醫療費用過快不合理增長為重點,統籌規劃,改進資源配置,提高服務可及性和能力。目標是使區域布局更加合理,裝備結構更加科學,配置數量與健康需求更加匹配,使用行為更加規范,應用質量更有保障。配置的基本要求是統一規劃、分級負責;加強階梯配置、資源共享,根據國家對資源下沉、分級診療制度改革的要求,引導各級醫療機構合理配置功能適用、技術適宜、節能環保的設備,嚴控公立醫院超常配置大型醫用設備,同時支持建立區域性醫學影像中心,促進資源共享;確保安全有效,進一步完善配置標準,嚴格把握應用適應證,規范臨床使用,控制技術風險,注重放射防護管理,加強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考核等。
“‘十三五’期間,推動國產醫療設備發展應用的目標是堅定不移的。當然,在此過程中一定會遵循WTO的原則,堅持政策的普惠性、公平性、公開性,不會出現針對某幾家企業的特殊政策。這一點各大企業可以放心。”侯巖特別強調。
來源:中國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