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國第二大醫藥集團“華潤醫藥”正式登陸香港聯合交易所。
華潤醫藥是國藥集團之后的中國第二大醫藥產業集團,其主要業務包括醫藥研發、醫藥制造、醫藥分銷以及醫藥零售等。2007年,華潤醫藥在香港注冊成立。而早在1953年,華潤醫藥所屬公司華潤集團前身——“華潤公司”就開始向中國內地銷售藥品及醫療器械。自2008年以來,華潤醫藥先后重組收購華潤東阿、華潤三九、北京醫藥、華潤紫竹、華潤南通醫藥、桂林華潤天和、華潤湖南瑞格醫藥、浙江眾益、濟南利民等數十家醫藥企業。2013年,華潤醫藥首次資產和營收分別超過1000億港元,成長為中國第二大綜合醫藥集團。
在醫藥制造方面,截至2015年12月31日,華潤醫藥生產和銷售494種醫藥產品,包括287種化學藥品、159種中藥、9種生物藥品和39種其他醫藥產品。2015年度,華潤醫藥制藥業務銷售額達242.54億港元。
醫藥分銷是華潤醫藥的核心業務。2015年,華潤醫藥分銷業務收入1231.56億港元,占其總收入的84.03%。其公告介紹,截至2015年12月31日,華潤醫藥旗下共有114家附屬公司以及111個物流中心。
在醫藥零售方面,華潤醫藥旗下有華潤堂、醫保全新、禮安連鎖、同德堂等連鎖藥房。截至2015年12月31日,華潤醫藥旗下共有702家藥店門店,其中681家直營門店以及21家加盟門店,這其中超過一半的門店分布在華東地區。2015年,華潤醫藥藥品零售業務收入達36.51億港元。
大眾熟悉的華潤醫藥品牌包括999、雙鶴、賽科、紫竹、東阿阿膠等。
近三年來,華潤醫藥的營收和毛利均保持高速增長。招股書介紹,2013年至2015年的三個報告期,華潤醫藥營收分別為1169.51億港元、1357.49億港元、1465.68億港元;其毛利分別為201.49億港元、214.90億港元、231.99億港元。三個報告期的綜合毛利雖然呈下降趨勢,但均維持在15%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華潤醫藥招股書還提到其為上游分銷商以及下游零售藥店提供的醫藥B2B平臺“潤藥商城”。2015年,潤藥商城的線上交易量達36億元人民幣。
另外,華潤醫藥招股書還披露了旗下醫藥B2C電商網站“健一網”的相關財務數據。2015年度以及2016年上半年度,健一網總收入分別為3.53億元人民幣和1.49億元人民幣;其凈利潤分別為-1.46億元人民幣和-0.65億元人民幣。
目前,華潤醫藥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兼總裁由“華潤醫藥控股”董事長王春城擔任。
華潤醫藥是華潤集團除華潤電力、華潤置地、華潤水泥、華潤燃氣、華潤金融之后的又一大重要板塊。華潤集團官網介紹,2015年末,華潤集團實現銷售收入4729.2億元人民幣。據此計算,華潤醫藥為華潤集團貢獻近1/4的銷售額。目前,華潤醫藥旗下已經有三家上市公司,分別為華潤三九、華潤雙鶴以及東阿阿膠。
2011年,國家商務部發布《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給醫藥流通行業的整體發展方向提供了指導性規劃。該《綱要》指出,為解決我國藥品流通行業集中度低、發展水平不高、跨區域擴展緩慢等問題,到2015年,要“形成1-3家年銷售額過千億的全國性大型醫藥商業集團,20家年銷售額過百億的區域性藥品流通企業;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批發總額85%以上,藥品零售連鎖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零售企業銷售總額60%以上;連鎖藥店占全部零售門店的比重提高到2/3以上”。截至2015年,我國藥品流通行業已經逐漸形成國藥集團、華潤醫藥、上藥三大千億級別的全國性大型醫藥商業集團。
而根據商務部市場秩序司2016年6月3日發布的《2015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顯示,在全國藥品流通行業實行“十二五”計劃的收官之年 ,2015年,全國藥品流通行業銷售總額為16613億元。其中,前100位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同期全國醫藥市場總規模的68.9%。相對于《綱要》規劃的百強醫藥批發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批發總額85%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
2016年以來,為壓縮藥品流通環節,優化公立醫療機構藥品購銷秩序,國家相關政府部門公布了多個省份實施“兩票制”的試點計劃,預計該政策將進一步提高醫藥流通行業的集中度,這對于包括華潤醫藥等在內的以醫藥分銷為主的大型醫藥商業公司是巨大的利好。
對于未來的業務戰略,華潤醫藥表示,其目標是善用制藥、分銷及零售業務方面的現有市場地位,以進一步加強作為領先的綜合醫藥制藥公司的地位。未來,華潤醫藥將繼續尋求投資并購的機會,尤其是還將繼續通過兼并重組的方式鞏固其醫藥分銷的競爭優勢。